“校园裸贷”持续有人沦陷该如何叫停?
一、事件概括
4月11日,在泉州城东的某宾馆里,厦门华厦学院大二在校女学生如梦(化名)因卷入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电话骚扰,选择自杀。4月13日,据泉州市公安局丰泽分局初步调查,如梦系自杀。据了解,如梦疑因做微商亏钱,仅从一平台就裸贷借走57万。而涉案的“今借到”第三方网贷平台,只需注册账号就可向注册者互借,即借即到,不需综合考量申请人的信用和资产。因大学生个人资产普遍为零,即贷款只凭信用,这样的贷款催收也只能通过非法手段。随着“裸贷”事件的频发,去年年底,网上流出一批女大学生借款“裸条”,167名女大学生手持身份证的裸照及视频被公开,这一消息再度引爆了校园女生“裸贷”话题。“校园裸贷”这一网贷“新生物”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由“裸贷”引发的大学生安全事件,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
裸贷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校园裸贷”乱象也不断被报道,为了偿还巨额债,年华大好的姑娘们的裸照、不雅视频、身份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在网上疯传,甚至有的还备注了肉偿等字眼,以及不堪还债压力自杀等案件频繁发生。而这一切,可能仅仅是源于一个买不起的包包,是什么样的灰色产业链让她们都落入深渊?
二、裸贷门兴起
作为校园裸贷的前身校园贷款在这几年蓬勃发展了起来,但是学生的履约能力和信用意识并不强,还款能力又很低,所以逾期、坏账情况很多,之后,一些放贷人就想到了裸贷这种方式,这些女生借的钱周利率高达30%,并被要求手持身份证拍摄裸照作为抵押,当发生违约到期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照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等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最可怕的是高利贷团伙专门针对大学生提供的裸条放款已经形成了灰色产业链。“校园裸贷”全过程类似一个步步紧逼的漩涡:大学生急需用钱而试图通过“校园裸贷”快速获得资金,“校园裸贷”的出借人提出大学生需提供裸照及不雅视频等作为“抵押物”,大学生借款后难以偿还本金及高额利息,“校园裸贷”的出借人以公开、出卖大学生的裸照、不雅视频威胁大学生,甚至提出通过“性交易”来偿还债务,大学生不敢面对家人、又不敢报警而同意从事色情活动,部分大学生因负债严重及出借人种种威胁,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走上轻生。从法律层面来说,遏制“校园裸贷”刻不容缓,皆因“校园裸贷”频频触碰法律红线。
三、媒体及网友的看法
“校园裸贷”持续有人沦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有网友说:“网贷裸贷就是不合法,应该重拳出击”,“裸贷,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道德问题,法律问题”,还有说:“我们需要从源头抓起。校园贷固然可怕,可是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也需要得到重视。”甚至一些论者批评卷入“裸贷”的女生心智低下、缺乏常识、丧失耻感,“无法令人同情”。人民网认为,消费主义的抬头是女大学生“献身裸贷”的主要原因。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不少女性已将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即使面临周利息高达20%的贷款,女大学生不惜以身试险。中国青年报评论,她们以为,拍裸照、出卖性,“对自己没有什么坏处,又不会少一块肉”,实际上,这意味着她们的心理、价值观、人生信息都将发生扭曲,就像分岔路一样,从此走向不同的轨迹。
面对猖獗的校园贷款,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各方都表达了他们的观点。民建厦门市委常委、法律研究会会长邱兴亮认为,大学生既是未来创新创业的主力,也是未来主流消费群体。所以对资金的需求十分旺盛,应建立一套满足大学生资金需求的金融体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陈善昂表示,学校也必须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让他们知道高利贷的可怕之处,让学生们远离校园贷。
四、根治“校园裸贷”乱象需多措并举
如果说对校园贷人们还有赞成与肯定的观点之分,新近出现的“校园裸贷”无疑成为校园贷中没有争议的歪风邪气,这样的现象必须被制止,才能还校园一片宁静的氛围。如今,类似“今借到”的校园网贷平台,在大学中已经十分普及。这样猖獗的校园贷款,应如何叫停?
首先,相关立法机关需要填补法律空白,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立法。目前的网络借贷金融市场是开放的,网络借贷金融主体资格的相关立法依然欠缺,应当加快网络借贷市场主体准入资格审核的立法脚步。同时,对各类借贷形式严格把关,确定借贷合同无效及可撤销的情形。
其次,相关部门还要强化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责任。“校园裸贷”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网络借贷平台运营者应当知道“校园裸贷”侵害大学生权益、存在色情活动等事件,依法负有一定的监管责任,理应采取必要措施制止“校园裸贷”的发生,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月10日,银监会出手整治校园借贷,提出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其监管力度还应加强。
再次,金融机构、教育部门和高校,可携手推出大学生生活救急、创业等小额贷款项目。校园贷利率大大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且使用的催款手段基本是通过公开个人隐私信息或照片以达到目的,在道德层面上有着极大的危害性和杀伤力,才会发生大学生不堪裸贷催款自杀的案件,故金融机构、教育部门和高校可以建立一套可满足大学生资金需求的金融体系,以正规的贷款方式代替校园贷,从源头解决问题。
最后,教育部门和高校需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同时,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让他们知道高利贷的可怕之处,让学生们远离校园贷,把校园贷作为高风险项目加以预警。此外,大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相信借贷广告,大学生在借贷时要切实考量自己的债务清偿能力,认真评估借款条件是否合理、合法,坚决拒绝“裸照”等不合理的要求,学会以法律知识武装自己,以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希望,有关方面和地方能够切实履行监管责任,高校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避免“女大学生因校园裸贷自杀”这样的悲剧上演。